一道菜品的背后,除了要有地域性作为基础,也少不了历史文化的支撑。而湘菜背后的历史故事,则多发生于近现代。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近现代湘菜烹饪技巧、水准已经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则是这一阶段湖南名士辈出,有了名人基因的加成,湘菜的文化底蕴也就更加深厚。衡阳本地的土头碗便是清末湘军名将彭玉麟所创的家宴待客菜演变而来。而民国时期的谭延闿,则与其家厨共同研究出了为人熟知的祖庵菜系,并为后生反复钻研、复刻。
“红色基因”则是湘菜文化的重头戏,其中有不少声名远播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毛主席命名的毛氏红烧肉。据已故湘菜泰斗、“御厨”石荫祥回忆:主席曾特意叮嘱想吃红烧肉,说是能增强人的记忆力。隔天毛主席视察火宫殿,并品尝了风味小吃和湘菜,其中就有红烧肉这道菜,受到主席的赞扬,火宫殿也因此把红烧肉改名为毛氏红烧肉,并成为代表湘菜的经典。
湘菜中功勋卓著者,还有东安鸡。东安鸡是第一道走进国宴的湘菜,跻身于中国经典名菜之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品尝到了东安鸡的美味,大加赞扬。东安鸡从此走出中国,成为湘菜的全球“形象代言人”。
同样有红色基因加成的还有“将军之梦”,这道有着霸气菜名的菜品其实是醴陵本地一道家常菜——苦瓜炒仔鸭,但却因为一段电影而增添了一分韵味,成为代表本地特色的名菜。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大浪淘沙》,电影中的主人公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待革命胜利后我请你到我们醴陵去吃苦瓜炒仔鸭!”一部电影,一句台词,一道醴陵名菜,自此名扬天下。
还有很多未能提及的菜品,在此不一一列举。细细琢磨菜品中的历史文化,会发现无穷的乐趣。一菜一味一故事,湖湘文化韵味显。
原创文章,作者:58k美食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8k.vip/17861.html